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91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观看,www.夜夜骑.com,亚洲视频在线网站,欧洲美女喷水,wwwxxx日韩

青海海東市互助縣: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向縱深發(fā)展
◎ 樊永濤

 

    近年來,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積極整合各方資源,聚焦群眾需求,圍繞“陣地建起來、活動搞起來、品牌樹起來”工作目標,先行先試,整合陣地資源,以縣域為整體,縣、鄉(xiāng)、村三級為單元,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向縱深發(fā)展。

    實現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

    只有建好文明實踐陣地,才能讓文明實踐活動生根發(fā)芽。

    互助縣作為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決策部署,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推動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按照“因地制宜、盤活資源、就近就便、便于參與”的原則,已建成1個中心,19個實踐所,309個實踐站,8個實踐基地,6個實踐點,234處實踐廣場,3處實踐書屋,掛牌率100%。

    文明實踐制度建設更趨規(guī)范化。為了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有序推進,互助縣在“三級”陣地都組建了組織機構,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主任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村(社區(qū))書記分別兼任實踐所(站)長,形成了各級黨組織牽頭抓總,各部門各單位積極參與、統(tǒng)籌聯動的組織體系。建立完善了各項規(guī)章制度,制定出臺年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職責、志愿服務隊工作職責和志愿者工作職責,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規(guī)范化、長效化、常態(tài)化。目前,全縣19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294個行政村、15個社區(qū)已全部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近年來,互助縣將文明實踐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xiāng)村振興、移風易俗、文明創(chuàng)建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以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促進文明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為著力點,聚焦群眾需求,分區(qū)域、分對象、分層次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月”“新春走基層”“文藝輕騎兵”“海東精神進萬家”等集中性示范活動約520場次,“送醫(yī)下鄉(xiāng)”“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全民閱讀”等各級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約1350場次,讓廣大群眾在多姿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獲得精神滋養(yǎng)、增強精神力量。

    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城鄉(xiāng)基層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首要政治任務。

    在塘川鎮(zhèn),當地黨委政府采用“宣講+文藝”等多種形式,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入腦入心。在“中秋”“國慶”期間,從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出發(fā),通過文藝演出、展板宣傳等形式,用樸實的歌聲、真摯的情感、歡快的舞蹈以及“冒熱氣”“接地氣”的語言,宣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市、縣委全會精神,讓群眾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全會精神。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必須把握群眾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習慣,創(chuàng)新宣講方式方法,讓理論宣傳更接地氣、更有活力。

    “竹板兒一打到臺前,各位鄉(xiāng)親聽我言,總書記視察青海省,各族人民記在心……”丹麻鎮(zhèn)以曲藝宣講隊為主力軍,從“理論+曲藝”多維角度,把理論宣講搬上傳統(tǒng)戲臺,將新思想、新政策、新風尚送到千家萬戶,送進百姓心坎?,F場群眾表示,宣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用這種宣講方式,大家坐得住、樂意聽、記得牢。

    “紅馬甲”綻放最美“志愿紅”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針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互助縣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切實履行職責,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群眾贊譽。

    在丹麻鎮(zhèn),每年都會舉辦“丹麻戲會”,以祈佑風調雨順、幸福安康。利用當地民俗,丹麻鎮(zhèn)積極推行“實踐所(站)+志愿者+群眾”實踐模式,“七彩”志愿服務隊分別負責文明倡導、農業(yè)科技推廣、政策法規(guī)科普、衛(wèi)生健康宣傳、民生服務保障、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文體活動組織等工作,為群眾提供了“點單式”志愿服務活動,真正將“有主題、有活動、有服務”落實落細,讓群眾感受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溫暖。

    威遠鎮(zhèn)南街社區(qū),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社區(qū)。社區(qū)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依托,創(chuàng)新推出“五紅同心”志愿服務隊,不斷促進各族群眾融合發(fā)展?!拔寮t同心”即“紅石榴、紅太陽、紅袖章、紅領巾、紅夕陽”,志愿服務隊涵蓋社區(qū)“兩委”干部、轄區(qū)老黨員、老教師、學生、共建單位在職黨員、紅色物業(yè)工作人員、文藝愛好者等不同群體,主要開展政策理論宣講、環(huán)境治理、交通勸導、健康義診、矛盾糾紛調解、健康文化知識宣講等社區(qū)工作。

    據了解,互助縣通過制定《互助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實施方案》,構建“1+19+309+N”志愿服務隊體系。截至目前,全縣組建各級各類志愿服務隊580余支,吸納志愿者5萬余名。圍繞“科學理論、黨的政策、主流價值、文化生活、移風易俗、脫貧攻堅”等主題,加強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項目策劃、召集、發(fā)布、實施等管理,從縣級層面設計重點志愿服務內容,促進文明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每年常態(tài)化開展農業(yè)科技培訓、科技科普宣傳、大型義診服務、中醫(yī)進校園,文藝文化、非遺項目培訓、清潔家園、文明交通、義務植樹等專業(yè)志愿服務活動1450余場次,“紅帽子”“紅馬甲”“紅綬帶”成為互助城鄉(xiāng)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前:2版(2024年11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