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瀘州站側記

思政課展演現(xiàn)場。 盧瑤 攝
“特早綠茶,亮節(jié)高風,立身不擇地,幽谷深草亦安,不慕繁華;挺胸直指蒼穹,寒霜雨雪不屈,得日月鐘情?!?月16日上午,“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走進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qū)中國特早茶博物館。眾人步入博物館,從納溪茶的“早”出發(fā),以“茶”為眼,以“茶史、茶藝、茶業(yè)”為脈,聚焦納溪乃至全國茶葉歷史、文化、產(chǎn)業(yè)與鄉(xiāng)村生態(tài)、生產(chǎn)、生活的互動,也為“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瀘州站活動畫上圓滿的句號。
1月13日-16日,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委網(wǎng)信辦等省直機關共同主辦的“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走進第一站——瀘州市,在古藺縣、敘永縣、合江縣和納溪區(qū)開展為期四天的活動?;顒又校擅襟w記者、專家學者、青少年學生、文藝工作者、志愿者代表組成的五支隊伍積極探尋紅軍長征在四川的紅色烙印,從重溫崢嶸歲月和追尋先輩足跡中汲取奮進力量。
感 受
紅色種子生根發(fā)芽
“1935年2月18日,紅十二團搶先控制二郎灘,紅十三團隨后趕到,與紅十二團共同作戰(zhàn),渡過赤水河,搶占對岸灘頭陣地,被后人稱為‘二郎灘背水之戰(zhàn)’……”1月14日,銘記光輝歷史——四渡赤水紅色故事宣講活動在敘永縣魚鳧文化報告廳舉行,國防大學教授劉波講述了“四渡赤水”的歷史故事,聽眾從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當我聽說紅軍長征經(jīng)過了我們這里,我覺得我的每一步都走在他們的足跡上?!睌⒂梨?zhèn)中心小學校學生楊潤澤告訴記者。
1月15日,五支隊伍在合江縣天立學校的思政課展演中,觀看了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4部作品,重溫那些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瀘州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許多焱向記者介紹,瀘州依托本土紅色資源優(yōu)勢,充分挖掘四渡赤水、石廂子會議、石頂山起義等歷史資源,開展“本土紅色文化師生演”思政課品牌建設,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古藺縣持續(xù)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紅色故事天天講、紅色歌曲天天唱、紅色詩詞天天誦、紅色教育天天有”系列教育活動及“重走長征路 追尋先輩足跡”研學旅行,打造紅軍小學6所。敘永縣編排紅色戲劇、歌曲、舞蹈等節(jié)目24個,石廂子中心校入選四川省首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
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五支隊伍常常會“回到”過去,重溫紅色故事、重新感受先輩們奮進的精神:在太平古鎮(zhèn)的古樹下,“中國好人”胡敬華繪聲繪色講述三塊銀元代代傳的故事;在太平—二郎長征歷史步道(司家凹口)踏著先輩的足跡,翻山越嶺重走長征路……
見 證
山河變化日新月異
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處的雞鳴三省大橋,凝聚了幾代人的期盼。1月14日,五支隊伍的隊員們站上了這座大橋。站在雞鳴三省大峽谷遠眺,好似刀削斧劈的懸崖峭壁將瀘州市敘永縣、云南省鎮(zhèn)雄縣、貴州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一分為三。河水在崖底奔流,千百年來,村民隔水相望,必須跋山涉水,方能到達對岸。
“這里能架起一座橋嗎?什么時候才能修好呢?”這座橋,讓水潦彝族鄉(xiāng)赤水河村村民張先秀期待了半輩子。終于,2016年7月,雞鳴三省大橋被納入四川渡改橋項目落地建設;2020年1月21日,雞鳴三省大橋正式通車,結束了三地隔河相望不相連的歷史。在雞鳴三省大橋建成通車后,張先秀在附近的停車場擺了個攤位,秋冬賣柑橘,夏天賣李子,都是自家種的。最近,她還特意進了些春聯(lián)、燈籠、剪紙等年貨擺在商鋪門口,方便村里人采購。雞鳴三省大橋的建成切切實實解決了當?shù)匕傩粘鲂须y的問題,成為名副其實的“連心橋”“致富橋”,極大方便了群眾交流交往,對推動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敘永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提高游客接待水平,當?shù)剡€將結合紅色文化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包裝和打造具有彝族風情的民宿村落等旅游發(fā)展項目,推動旅游資源開發(fā)利用。
“這盛世如你所愿!”專家學者隊伍中,四川長征干部學院二級巡視員任春艷滿懷感慨。任春艷告訴記者,自己在這次行程中不僅踏訪了一個個承載著厚重歷史記憶的長征點位,更通過雞鳴三省大橋、郎酒莊園、中國特早茶博物館等看到了長征途經(jīng)地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與變化,感受到了當?shù)厝罕姷男腋I睢?/FONT>
體 驗
傳統(tǒng)文化魅力十足
“赤水河萬古流,上釀酒下釀油”,這里的油指的是醬油。1月15日,“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來到合江縣先市鎮(zhèn),撲面而來的是醬香。從鮮豆到醬油需要經(jīng)過多少道工序?先市醬油傳統(tǒng)釀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合江縣先市釀造食品有限公司車間主任陳思維給出了答案:13道。從選料到大豆整粒蒸燜、冷卻、天然野生菌種制曲、長周期曬露發(fā)酵……“先市醬油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且至少經(jīng)過3年的晾曬后,才能成為合格的醬油,走上大家的餐桌?!标愃季S一邊在車間計算著大豆的蒸燜時間,一邊向記者介紹,“2014年,先市醬油釀造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先市醬油也逐漸走上了更多家庭的餐桌?!?/FONT>
除了先市醬油,還有護國陳醋、蝴蝶畫、楊氏香囊……一路走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身影總是伴隨著五支隊伍,也吸引著眾人去感受非遺的深深魅力。
1月15日晚,“弘揚長征精神”文藝聯(lián)歡活動在納溪區(qū)山河明月·醉酒城舉辦。聯(lián)歡活動上,非遺火壺的表演引發(fā)了現(xiàn)場的掌聲與歡呼。熱烈的火光與壺影交相輝映,不僅令人賞心悅目,更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斑@個節(jié)目真精彩!我相信表演者一定是經(jīng)過了多年的學習與鍛煉才能將火壺舞得這樣壯觀!”阿壩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青年教師王餅告訴記者。他說,自己用《美麗阿壩等你來》唱出了阿壩州的熱情,也在觀看節(jié)目時,感受到了瀘州人的熱情?!鞍魏蜑o州都是長征途中的重要地區(qū),我們從小都聽了很多長征故事,我希望今后能將長征故事寫到歌曲里,唱給更多的人聽?!蓖躏炐χf。
時光無言,山河為證??缭綒v史煙云,被熱血澆灌的長征路上,紅軍故事代代相傳,革命老區(qū)新景多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四川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推動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