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深孫子康樂對古詩的記憶,我采用了“誦演”的方式,就是邊誦讀古詩,邊表演古詩所描繪的情景。
康樂現(xiàn)在一歲零八個月,他只會說一些簡單的字詞句,古詩他是讀不下來的。康樂有一本看圖說話的畫書,有個章節(jié)是帶音頻圖畫的古詩。這些古詩我都能背誦下來,我只要誦演其中他所熟悉的一首,康樂就能準確找到畫書里對應的古詩,并按下“開始”“播放”鍵。
比如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nóng)》,我朗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模仿手握鋤頭、彎腰鋤地的勞動場景,以及抬頭望天、揮汗如雨的動作;接著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用手指著餐廳里他的小飯桌,模仿吃飯時的情景,講解“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應當珍惜,不能浪費。后來,康樂也學會了表演這首詩的內(nèi)容,他那彎腰鋤地、直身擦汗的樣子,逗得我和老伴哈哈大笑。每當他吃飯時飯粒撒了滿桌,我就開始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康樂馬上把桌上的飯粒撿干凈,盡量不撒飯粒了。
當然,寫景抒懷的古詩,也可誦演。比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我拿把折扇,裝扮成古代詩人的樣子,“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給他講解在遙遠的邊塞,太陽依山而落,黃河奔流入海,這是從高遠的地方看到的壯美景象;“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模仿登上高樓、放眼遠眺的樣子,告訴康樂:要想看到壯闊美麗的風景,就要不斷向上攀登,登上更高的樓層。
還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夜宿山寺》,我給他表演站在高樓之上,手摘滿天星斗的情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天上住著好多神仙,可不要驚動他們喲!康樂撲閃著黑亮亮的眼睛,他是不是沉浸在古詩所描繪的唯美意境中呢?
快要過年了,我還給他誦演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元日》。之前,康樂爸爸、媽媽已經(jīng)給他講過春節(jié)的習俗,如掃塵、辭灶、貼春聯(lián)、燃爆竹、放煙花,康樂有了一些印象,還學會了拜年禮儀?!氨衤曋幸粴q除”,我表演燃放鞭炮、噼里啪啦的情景;“春風送暖入屠蘇”,我給他講解,屠蘇是古時一種有益健康的藥酒,模仿春風款款入門,家人倒酒飲酒的樣子;“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又模仿貼春聯(lián)、掛紅燈籠的動作。
后來,我問他過年還有什么禮儀呢?康樂一下子想起來了,忙著給我作揖要拜年,我趕緊將他攙起。他奶奶在一旁說:“離過年尚早,到時候再拜,還要賞你壓歲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