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nóng)歷的二月初二,俗稱“龍?zhí)ь^”,又稱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青龍節(jié)等。“龍?zhí)ь^”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nóng)耕文化有關。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贝藭r,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
“龍?zhí)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小時候,母親講給我聽:很久很久以前,黃河邊上有一座龍斧山,山上有座龍王廟。山下住著一個勤勞勇敢的小伙子名叫強娃,父母去世以后,他和采藥姑娘瑩花結了婚,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后來這一帶地方,連遭三年大旱。人們?yōu)榱嘶蠲娂姵鲎撸瑥娡蘧筒环?,偏要去掏黑龍?zhí)?,想引水澆地。但自從冬至那天一場暴風掠過,黑龍?zhí)兜乃哺珊粤?。強娃和瑩花從臘八開始掏,可是越掏越干,絕望之時,二月初一那天,天上飛來了一個白石頭蛋,落在強娃和瑩花的腳下,不停地滾動,一會兒白石頭蛋又變成了一只白鴿子?,摶▌傁胱剿臅r候,它已經(jīng)飛起來了。機靈的強娃用手一擋,白鴿子跌在地上,又變成了一個笑嘻嘻的老伯公。老伯公對他們說:“好孩子,龍斧山上龍王廟,廟里有把劈山斧,找到它定能幫助你們?!闭f罷,化作一縷青煙而去。
強娃和瑩花遵照老伯的指點,費盡了千辛萬苦,登上龍斧山,來到了龍王廟。殿前鐵架上,放著一把足有千斤重的大斧頭。強娃走到架前,取下斧頭,扛在肩上,說也奇怪,大斧輕得好像扛了一根木棍。他們連夜趕回到了龍?zhí)?。二月初二,天剛一亮,強娃就舉起了劈山斧,照準在黑龍?zhí)兜椎挠餐辽虾莺莸卦伊艘幌?。緊接著,一股清水咕咚一下冒出了水面,一團薄霧像輕紗一樣籠罩著龍?zhí)?,一條巨大的青龍由潭口躍然沖出,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只聽霹靂一聲,騰空而起,隨著團團祥云直上云霄。霎時,天昏地暗,烏云翻滾,雷聲隆隆,不一會兒就下起了大雨。
后來,為了紀念這“龍?zhí)ь^”的日子,大家約定,每年二月二,太陽不出來不打水,取水怕撞傷龍頭,就燒干鍋,炒著吃。在我的老家河南省上蔡縣的農(nóng)村,現(xiàn)在還流傳著二月二早上吃焦饃、煎餡食的習俗。同時還有用草木灰撒墻根的習俗,在院壩里用草木灰撒成一個長方形和圓形的圖案。據(jù)說用灰撒墻根是為了滅害蟲,撒長方形和圓形圖案,是祈求夏糧豐收。
在我國許多地方還有“二月二”理發(fā)去舊的習俗,據(jù)說在這一天理發(fā)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有的地方,在“二月二”為孩子理頭發(fā),叫“剃喜頭”,借“龍?zhí)ь^”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岸露贝笕死戆l(fā),叫“剃龍頭”,意為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現(xiàn)在農(nóng)村還流傳著“二月二,龍?zhí)ь^,小孩大人要剃頭”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