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我就知道一年之中有個“春分”。但小時候還不懂“節(jié)氣”和“節(jié)日”的區(qū)別,不懂二十四節(jié)氣,以為春分是個節(jié)日,因為每到春分,母親和父親都會像節(jié)日來臨時那樣,用一些活動和儀式營造出一種氣氛。
母親翻著墻上的日歷,對父親說:“日子過得真快呀,春分到了!”父親一邊低頭收拾著農(nóng)具,一邊說:“我早知道今兒是春分!每年都是咱家的桃樹剛長出花骨朵,就到春分了,不用看日歷,錯不了!要我說,田里的花兒草兒蟲兒鳥兒就是日歷。春分到,小燕子也就到了,下雨時有了電閃雷鳴。春分不用寫在日歷上,土地上都寫著呢!”母親聽完父親講的這些,開玩笑說:“就你懂得多!我看你就像是田里那些小蟲兒,知道春夏秋冬,還懂這些節(jié)氣?!备赣H嘿嘿一笑說:“咱跟土地打交道,當然最懂這些了。”的確如此,父親最明白土地傳遞的細微信息。
母親說:“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今兒咱們?nèi)ソo麥子澆水?!备赣H說:“嗯,讓孩子們都跟著,天暖了,讓他們在田里撒個歡兒。”我開心得蹦起來:“我要去下地啦!媽,咱們干完活兒,能放風箏嗎?我要把哥哥做的瓦片風箏帶上!”母親笑瞇瞇地說:“能,春分放風箏正當時!”哥哥卻噘著嘴對我說:“看把你美的!你下地又不用干活,就是玩。我跟爸媽下地,還要干活呢!”
父親聽哥哥這樣說,把他叫到身邊,說:“怎么的,小子,不愛干活兒?咱莊稼人不在田里摔打摔打,一輩子骨頭都是軟的。春天就是干活的時候,你的課本里不是說了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不好好干活,哪來的收獲?”哥哥點點頭說:“知道了,爸!”父親總是言傳身教,要我們熱愛勞動、熱愛土地。
田里已經(jīng)是一派生機勃勃。大地開闊無邊,藍天澄澈透亮,暖融融的風吹拂著,麥苗已經(jīng)綠油油的了。父親為了干活方便,索性脫掉了鞋子。他赤腳走在田埂上,對我們說:“腳下不涼了,暖和著呢?!蔽覒岩筛赣H故意用這樣的方式來與土地親密接觸,不然他怎么滿臉喜悅的樣子?
在父親看來,與土地肌膚相親,才能表達他的情感。母親深情地望著一望無際的麥田,慢悠悠地說:“麥子長得真好啊,都說‘春分有雨是豐年’,我看沒雨也是豐年。來,咱趕緊給麥子澆水!”母親、父親、哥哥開始忙碌了,我在一旁打下手,幫忙遞個農(nóng)具什么的。勞動也是歡樂的,笑語聲不時響起來。一家人在廣袤的春天的田野上,盡情歡樂。放眼望去,春天的土地上到處是人,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了,田野里更加有生氣了。
母親一邊干活,一邊跟父親商量祭祖的事。我的家鄉(xiāng)都是從春分開始祭祖,不能等清明。難怪,在小小的我的腦子中,春分跟清明一樣,是個節(jié)日。何況,春分還有一些歡樂的節(jié)目呢,比如放風箏。勞動之余,家人會陪我一起放風箏、玩豎蛋的游戲。每當把雞蛋豎起來,我和哥哥都會歡呼雀躍。
對我來說,春分真的是個節(jié)日——一個與勞動、播種、祭祖、游戲有關的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