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韋林鎮(zhèn)倉溪村,75歲的李天恩用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堅守,書寫了一段令人動容的孝老愛親故事,成為十里八鄉(xiāng)村民口口相傳的楷模,其本人榮獲“首屆大荔縣道德模范孝老愛親模范”稱號,其家庭曾獲評大荔縣“文明家庭”、渭南市第二屆“文明家庭”。
1990年,李天恩一家從渭南市蒲城縣搬遷至大荔縣韋林鎮(zhèn)倉溪村,彼時其家境貧寒,但李天恩沒有被困境打倒,他選擇樂觀面對,包下土地辛勤耕種。那幾年,生活極為清苦,妹妹彩玲因天生小兒麻痹癥,身體孱弱,營養(yǎng)匱乏,李天恩心疼妹妹,把糧食大多省給她,自己正處在發(fā)育期的兒女都只能受“委屈”。為了增加收入,照顧好家庭,李天恩還擔任村里的電工,農(nóng)閑時,哪家用電有問題,他都熱心幫忙,只象征性收點錢補貼家用。
三十余年來,無論烈日炙烤,還是風(fēng)雨侵襲,李天恩的孝老愛親行動從未改變。每天清晨,他準時幫妹妹如廁、整理衣物,再抱妹妹回到床上。每天的農(nóng)忙結(jié)束時,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顧不上喝水,第一時間奔向妹妹的房間,安頓好一切,才稍作休息。后來日子慢慢好轉(zhuǎn),李天恩心里想著要讓妹妹看看外面的世界,便省吃儉用買了輪椅。天氣好時,他推著妹妹曬太陽、嘮家常;逢集趕會,也一定要帶妹妹去湊湊熱鬧。長期操勞,讓李天恩比同齡人清瘦蒼老許多,可他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有人見他辛苦,勸道:“條件好了,把妹妹送到養(yǎng)老院吧,你還要照顧老母親,身體吃不消的?!崩钐於鲄s堅定地回應(yīng):“不可能!”然而,長期的勞累與精神重壓還是讓他倒下了。2019年,李天恩患上黑色素瘤和腦梗?;疾∑陂g,支撐他的信念只有一個:“老母親和彩玲需要我,我得快點好起來?!痹诩胰撕歪t(yī)生的努力下,他奇跡般康復(fù),生活重回正軌。
平靜日子在2025年2月被打破,妹妹因長期臥床,右肺功能衰退,又因患上流感引發(fā)肺炎,被緊急送醫(yī)。在縣醫(yī)院,李天恩日夜守護,但妹妹的病情不見好轉(zhuǎn)。他沒有放棄,和家人商議后,將妹妹轉(zhuǎn)至陜西省人民醫(yī)院。因李天恩年事已高,體力大不如前,大兒子李增華主動接過照顧姑姑的重擔。在省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外,李天恩的后輩們不僅輪流照看姑姑,還搶著支付醫(yī)藥費,李天恩的二兒子回新疆前,就悄悄掃碼為姑姑繳納了5萬元醫(yī)療費用。
在李家,孝老愛親的美德還在代代相傳。李天恩的孫子每當放假回家,給家里的百歲老人換尿不濕、照顧姑婆;已出嫁的孫女回來,也爭著端尿盆、講故事……這個十幾口人的大家庭,無論遭遇何種艱難,始終相互扶持,愛意融融。
李天恩用三十余年的漫長歲月,詮釋了血濃于水的兄妹深情,更以自己的行動影響著家人。在這個家庭里,孝老愛親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化作每一個細微的舉動,代代傳承,他們家因此成為倉溪村的精神坐標,激勵著更多人堅守愛與責任,傳遞孝老愛親的溫暖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