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碼看視頻

熊光澤對界碑進行描紅。受訪者供圖
6月2日早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guān)縣金廠鎮(zhèn)邊境線,云霧如紗幔般纏繞山巒。63歲的熊光澤背著軍用水壺,右肩挎著裝有毛筆和紅漆的軍綠色帆布包,腰間別著鐮刀。長年累月的風吹日曬,使他的皮膚變得黝黑。三歲的外孫小宇牽著他的衣角蹦跳,祖孫倆的影子被晨光拉得細長。他們沿著蜿蜒的邊境小道開始了一天的巡邊。
在一塊界碑前,熊光澤停下腳步。他熟練地用筆尖輕輕蘸取紅漆,認真描繪著界碑上的“中國”二字。
“外公,這石頭上的字為啥要掉色呀?您為啥要在上頭寫字呢?”小宇踮起腳,好奇地問道。“傻娃娃,這是界碑,它就像家里的門,風吹雨打久了也得補補漆。你看這‘中國’兩個字,紅得發(fā)亮才精神呢!”說著,熊光澤又拿起鐮刀,仔細地除去界碑周邊的雜草。他指著層疊的山巒,感慨道:“界碑是咱們國家的邊界,守護它們,就是守護我們的家。這里的每塊界碑、每道河溝,就連界樹上的年輪,都刻著我們的守邊故事嘞。”
熊光澤是金廠鎮(zhèn)金廠村委會羅家坪村小組村民,他的家位于中越邊境的羅家坪大山下,距邊境線不到1公里,是一個苗族村寨。從熊光澤的奶奶那一代起,到他的父親再到他,75年來,他們一家三代守邊員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的邊境線,義務巡邊16萬余公里,守護著祖國邊疆。今年5月,熊光澤家庭獲評“全國文明家庭”。
時間回溯到1950年,熊光澤的奶奶項左弟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當?shù)厥孜幻缱迮h員。她帶領當?shù)孛缱迦罕娮o衛(wèi)界碑。
“奶奶常跟我說,有國才有家,守好界碑就是守好咱們的家。奶奶雖然沒上過學,可拿起毛筆,能把界碑上的‘中國’兩個字寫得鮮紅鮮紅的,可亮堂了?!被貞浲?,熊光澤眼中滿是敬意。
2003年6月,老人臨終前緊緊握住兒孫的手,用微弱卻堅定的聲音說:“孩子們啊,要繼續(xù)守護好這片土地?!笔苣棠痰挠绊懀芄鉂傻母赣H熊炳清也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并成為一名義務守邊員。從十一二歲開始,熊光澤就常跟隨父親一同去巡邊,長大后成為村民兵隊的一員。他們父子與村民兵隊多次參加保衛(wèi)國土的戰(zhàn)斗,用生命捍衛(wèi)著祖國的尊嚴。
巡邊路從來不是坦途。2007年的一天早晨,熊光澤在巡邊路上,發(fā)現(xiàn)鄰國人員意圖移動界碑,他迅速組織村民拉起人墻,最終經(jīng)雙方外事人員的溝通,僵持4個多小時后才和平解決。
還有一次,熊光澤騎著摩托巡邊時,不慎摔下4米多高的陡坡,造成腰椎和尾椎多處骨折。醫(yī)生叮囑他臥床休息,住院一個月后,他執(zhí)意要提前出院。金廠鎮(zhèn)金廠村委會原駐村第一書記張文祥至今仍記得,剛出院沒幾天,熊光澤就一瘸一拐地出現(xiàn)在大家眼前。
如今,63歲的熊光澤依然堅守在邊境線上,堅持每天巡邊,守護著界碑,捍衛(wèi)著祖國領土的完整。他時常會帶上子女,教他們熟悉邊界,認識界碑。在熊光澤一家的影響下,全村形成了“種地即站崗,放牛即巡邏”的國土意識。去年4月,熊光澤受聘到羅家坪主峰(192哨點)擔任聯(lián)防員,并義務擔任講解員,為游客講述守邊故事。
下午5時許,山風掠過樹梢,夕陽將界碑的影子拉得很長。熊光澤扶著小宇稚嫩的小手,用毛筆輕蘸紅漆,在另一塊界碑上認真地描繪著“中國”二字??吹窖矍靶∮钫J真的模樣,他回想起兒時奶奶帶著他到山上,指著界碑說:“孩子,這里的石頭、樹都是咱們的邊界標志,一定要記好、看好,守護好咱們腳下的土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