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碼看視頻
“同學們,早上好!歡迎來到‘天下第一雄關’!”7月29日9時,金色的陽光灑在嘉峪關雄偉的城樓上。在嘉峪關關城巍峨的城門下,甘肅省嘉峪關長城研究院副研究館員、解說員張曉燕調整了耳麥,理了理胸前的工作牌,開始迎接她的“客人”們——由來自全國各地的30名中小學生組成的研學團。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的起點,曾經(jīng)是金戈鐵馬的古戰(zhàn)場,也是無數(shù)英雄逐夢的歷史舞臺……”隨著研學團的孩子們集合完畢,張曉燕開始了她的講解。她的聲音親切而富有感染力,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
嘉峪關關城一年365天不閉園,游客來自世界各地,“歡迎來到‘天下第一雄關’”的開場白,張曉燕重復了上萬次。張曉燕每天要帶七八個團,為什么群體講解什么內容她有自己的總結?!皫<覉F,我就給他們講建筑工藝,給孩子們設計趣味故事,跟文藝工作者聊聊詩詞。”張曉燕分享著她的講解經(jīng)驗。
張曉燕與嘉峪關的緣分,其實要從24年前說起。2001年,張曉燕和朋友去嘉峪關旅游。“當時,恰好碰到導游帶團,聽他講解的感覺特別棒,也想成為這里的講解員?!钡诙?,張曉燕通過招聘考試如愿以償,成為嘉峪關文物景區(qū)的講解員。
講解是一門貼近生活的藝術。為了做好嘉峪關長城的講解工作,張曉燕每天上下班都沒有選擇乘坐通勤車,而是騎著車穿越城市的街巷,觀察日常生活,在途中構思講解的細節(jié)。
20多年來,她的腳步遍布嘉峪關,對每一處文物的保存狀況和前世今生都了然于心。
為讓游客聽講解的同時有所收獲,她總結了關于長城的90多個小故事,被稱作“問不倒的講解員”。
“給參觀者‘一碗水’,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的儲備。”9年前,張曉燕調往嘉峪關絲路長城研究院,兼顧嘉峪關關城講解、文物保護及文化研究的工作。
她不斷挖掘長城文化歷史內涵,策劃“我在嘉峪關修長城”戈壁石藝畫主題文創(chuàng)展,設計研發(fā)關照玉牌等特色文創(chuàng)產品,研發(fā)了“故事傳說中的嘉峪關”“一騎絕塵驛使來”“邊塞詩之路”等研學線路,并編寫了研學教材。
近幾年,張曉燕最愛做的事,就是帶著長城故事走村串巷。每次宣講,都會讓張曉燕有更深的體會,她說:“長城文化不應該只在景區(qū)里,更要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FONT>
6月24日,2025年首次“中國好人榜”發(fā)布,張曉燕光榮上榜?;顒雍?,張曉燕說:“未來想把長城故事說到更多游客的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