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們光芒萬丈》

作家陳偉軍的新著《我們光芒萬丈》,是他繼《少年奔跑在田間》《我想成為你的驕傲》等優(yōu)秀長篇兒童小說后的又一力作。
作者將侯小陽與毛一蔓這對“冤家同桌”置于重組家庭的“同一屋檐下”,以他們磕磕絆絆、悲喜交加的成長與變化——尤其是從“追光”到“發(fā)光”的心理蝶變?yōu)閿⑹轮骶€,匠心獨運地把家庭變故與重組、自我否定與認同、社會關(guān)照與支持等編織成一張溫暖而堅韌的網(wǎng)。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歌曲簡單,生活如麻。正如作者所說:“雖然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想象中大大的世界,但心里也一定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極小空間,那里塞滿了少年的心事和煩惱,成為一座不堪重負的‘心靈孤島’。我想用文字的方式去點亮他們的這片小世界,努力照見他們的成長之路?!毙≌f以民政部統(tǒng)計的十年間全國離婚登記數(shù)量達3800萬對為現(xiàn)實注腳,將侯小陽與毛一蔓的“心靈孤島”置于時代洪流中。他們對親生父母能夠復合如初的天真幻想,恰似懸在重組家庭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既折射出兒童對家庭完整性的本能渴望,又彰顯出成人世界情感裂變對幼小心靈的巨大沖擊。
誠然,兒童對父母的認知往往會經(jīng)歷從“理想化”到“去理想化”的過程,小說中大人們的不完美呈現(xiàn),恰好加速了這一認知的轉(zhuǎn)變,幫他們建立起了更真實的親子關(guān)系模式。毛一蔓的父親直言“爸爸不是超人,也會犯錯,也會不知道該怎么面對你的難過”,以及侯小陽母親在家長會上的哽咽道歉等,他們表現(xiàn)出的無奈與脆弱,實際上也暗示著代際關(guān)系的微妙變化——在心理成長這場“戰(zhàn)役”中,父母的話語主導權(quán)往往會削弱,子女則會通過自我探索、老師教導與同伴支持等,獲得與大人平等對話的資格。
小說緊扣時代脈搏,將心理診療功能融入校園生活。如社團成員在老師引導下進行“情緒溫度計”測量,心理專家以“追光使者”身份參與故事討論等,這種將專業(yè)心理干預嵌入日常敘事的嘗試,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說教,又為青少年提供了實用的“良方妙藥”。當侯小陽在“追光社團”聽到大家分享相似的經(jīng)歷時,他驀然“感覺心里那扇一直緊閉的門,‘吱呀’一聲開了一條縫,有光透了進來”。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與鼓勵下,通過組建社團、幫助他人,實現(xiàn)了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轉(zhuǎn)變,而最重要的是,在照亮他人的過程中,自身價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的當下,小說《我們光芒萬丈》的價值似已超越了文學范疇。它像一面棱鏡,將家庭變故、學業(yè)壓力、身份認同等時代癥候折射成七彩光譜,讓每個在成長中跋涉的靈魂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奪目的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