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鳥奴》有感
在茫?;牧种?,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一幕幕生死離別,既創(chuàng)造著生命的奇跡,也演繹著自然的悲劇,《鳥奴》這本書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精彩故事。
作為動物學家的作者在觀察蛇雕巢的時候,竟意外發(fā)現(xiàn)在蛇雕巢旁邊,居然還有一窩鷯哥。而在生物學中,鷯哥是蛇雕的食物,為什么它的巢會建在蛇雕巢的旁邊呢?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作者在深度觀察以后,卻又發(fā)現(xiàn),鷯哥其實是蛇雕的免費“清潔工”和“保姆”。當蛇雕巢臟了,鷯哥便會去打掃衛(wèi)生;小蛇雕打打鬧鬧差點摔下巢時,鷯哥就會去適時幫扶……后來兩只小蛇雕不慎跌下巢去,憤怒的大蛇雕幾乎屠戮了鷯哥一家。作者實在不忍心,冒著生命危險,將兩只蛇雕救了上來,也留下了鷯哥唯一的孩子。后來小鷯哥長大了,因為童年的悲慘遭遇和它兄弟姐妹的慘死,它對兩只還不會飛的小蛇雕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卻不想在報復的過程中,其中的一只小蛇雕將這最后的一只小鷯哥殺死了……
書中的鷯哥一家,因為生存的壓力,被迫茍活在蛇雕恐怖的陰影下,雖然蛇雕幫助它們抵擋了蛇類的入侵,但它們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它們常常忍受著惡臭,去細心整理蛇雕臟亂的巢,只為求得一時的平安。
誠然,鷯哥與家人的生存悲劇,源于它們處在食物鏈的最底層——連自己的生命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更何談繁衍子孫后代?為了生存,它們被迫尋找“靠山”,可是結(jié)局呢……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這像極了部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不惜奴顏媚骨,鉆營附會,向強者尋求庇護,但多數(shù)人也終將生活在強者的陰影下,惴惴難安。
哪吒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也想說,人活一口氣,嗟來之食不可食。即使我們被生活肆無忌憚地蹂躪,被風雨一次次地侵蝕,但也不能丟了骨氣與勇氣。要相信,只要秉持著這種骨氣與勇氣,“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zhuǎn)這乾坤!”
希望社會上能少一些鷯哥,多一些蛇雕;希望每個人都能少一些奴性,多一些骨氣與勇氣。
安徽省蕪湖市第四十三中學
八年級1班 桂敬軒
指導老師 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