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直播電商行業(yè)迎來快速發(fā)展時期,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為食品消費開辟了新賽道。然而,某些頭部主播通過售賣劣質食品、虛假宣傳等手段欺騙消費者,并從中獲取巨額收益,引發(fā)輿論重點關注,依法守護直播間內食品安全刻不容緩。
直播間的食品問題絕非小事。2024年中秋節(jié)期間,“瘋狂小楊哥”曾在直播間內多次售賣“香港美誠月餅”,除了為月餅貼上“純正香港‘血統(tǒng)’,線下都難買到”“米其林大廚調制的黑松露流心”等標簽外,還請到香港明星為其站臺。但是,調查發(fā)現,“香港美誠月餅”的產銷并不是來自香港,其實際運營方是廣州的一家公司。而“瘋狂小楊哥”銷售最佳品類中,食品飲料以43.08%的占比位列榜首,但接二連三的食品銷售問題卻讓其熄了火、翻了車。
要保障直播間的食品安全,關鍵在于壓實各方責任。其一,直播平臺應當壓實責任主體,依法強化平臺的監(jiān)管與治理,對進駐的食品類主播嚴格篩選,在合同條款的設定上增加違約責任條款,對其發(fā)布的廣告也要予以必要的審核,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要即刻跟進處理,避免給群眾健康安全造成更大損失;其二,帶貨主播應當重視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加強對供應商的審核,堅決不出售有問題的食品,杜絕虛假宣傳,不可為了賺取流量、獲取高額利潤而冒險違法,從而觸碰法律的紅線;其三,監(jiān)管部門整治亂象絕不手軟,要細化監(jiān)管標準和處罰舉措,加大對直播帶貨食品的抽檢力度,擴大抽檢范圍,不但要對熱門直播間重點抽檢,還要對一些小眾、新興直播間不定期抽查。對于發(fā)現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必須依法依規(guī)嚴厲查處,提高違法成本,形成強大的威懾力;其四,作為消費者,應當盡量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三無”產品,出現問題時要勇敢維權,要妥善保留好相關的證據,守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被侵害。
保障直播間食品安全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主播、平臺和監(jiān)管部門等各方攜手合作,共同壓實安全責任。唯有如此,消費者才能在直播間安心購買食品,才不會在直播間購買食品時感到“糟心”“寒心”“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