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如約而至,再次將整治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納入其中,無疑具有現實必要性,彰顯了國家對這一社會頑疾治理的決心與持續(xù)努力。農村高額彩禮,這一長期困擾農村家庭、扭曲婚姻觀念、阻礙鄉(xiāng)村振興的現象,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整治農村高額彩禮,不僅關乎社會風氣凈化,更是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整治之路,則需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絕非一朝一夕形成。在一些地區(qū),彩禮被異化為衡量婚姻價值的標尺,數額之高令人咋舌,動輒幾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遠遠超出了普通農村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這不僅加劇了農村家庭經濟負擔,導致因婚致貧、因婚返貧現象頻發(fā),更扭曲了婚姻的本質,嚴重侵蝕了社會倫理道德。農村高額彩禮帶來的沉重代價,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農村青年的肩頭,也壓在了鄉(xiāng)村發(fā)展的道路上。
盡管整治農村高額彩禮已成為近些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標配”,但成效還不夠顯著,原因在于其背后的復雜性、長期性和反復性。一方面,高額彩禮與農村的傳統習俗、面子文化緊密相連,改變需要時間,更需深層次的觀念革新。另一方面,經濟壓力、性別比例失衡等因素也是推高彩禮的重要推手,這些問題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加之部分農村地區(qū)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和替代性文化引導,使得高額彩禮現象屢禁不止,甚至在某些地區(qū)出現反彈。
面對這一難題,治理之道在于多管齊下,持之以恒。一是強化法律約束與政策支持。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高額彩禮的法律界定,對惡意哄抬彩禮、借機斂財等行為依法懲處。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如提供婚戀服務補貼、舉辦集體婚禮等形式,降低婚姻成本,倡導文明節(jié)儉的婚禮風尚。二是發(fā)揮基層組織與社會力量的作用。村委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應成為推動移風易俗的主力軍,通過舉辦講座、宣傳活動等形式,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識和文明素養(yǎng)。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如建立公益婚戀平臺,為農村適婚青年提供更多健康、平等的交友機會。三是注重文化引領與習慣養(yǎng)成。文化是根,習慣是魂。要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倡導尊老愛幼、勤勞節(jié)儉等家庭美德,通過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激發(fā)村民自覺抵制高額彩禮的內生動力。
整治農村高額彩禮,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必經之路。它需要的不僅是政策的剛性與力度,更需要文化的柔性與溫度。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只有當每一個農村家庭都能自覺摒棄高額彩禮的舊俗,每一對新人都能以愛情為基石步入婚姻殿堂,鄉(xiāng)村才能真正迎來文明和諧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