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嶺南至長安的驛道上,雷佳音飾演的長安小吏李善德滿臉塵土,策馬狂奔。他身后是層層加碼的朝廷敕令,身前是“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的新鮮荔枝。
這一幕,來自熱播劇《長安的荔枝》,一部“古代職場生存記”,“KPI考核”跨越千年,讓打工人深深共情。當李善德被同僚算計,接下“荔枝使”的“催命”任務時,彈幕洶涌:“這不就是領導下班微信派活嗎?”“一拍腦門想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00后快上,整頓職場靠你們了!”
《長安的荔枝》為何能贏得這么多年輕人共鳴?究其緣由,是職場人從中看到了自己。
劇中轉運荔枝的職場鏡像,戳中了當代職場人的集體神經。李善德是被香積貸捆綁的“長安房奴”,是遭遇領導“甩鍋”的背鍋俠,更是被“不可能KPI”碾壓的底層執(zhí)行者——將鮮荔枝從五千里外的嶺南運抵長安?!斑@荔枝送不出去,嶺南十萬百姓要背鍋”,道盡了打工人在“職場夾心層”的困境。
這種困境,不只存在于古代。最近網上爆出,一名員工因發(fā)燒37.9℃申請休息,竟遭HR嘲諷“太嬌氣”“該看精神科”,隨后工作賬號被刪、績效清零。涉事公司作為MCN機構,對員工工作規(guī)則、獎懲制度的控制強度,已遠超合作范疇。
勞動者不可物化,“人力資源”不能編程成效率至上。在某些被人詬病的職場,甚至將所有考核數(shù)據(jù)化、指標化,從“如廁限時2分鐘”到“智能坐墊監(jiān)測”,再到對遲到員工實施“深蹲罰款”,甚至有企業(yè)要求員工在辦公桌上安裝監(jiān)控,防止“偷懶”。
而“不可能KPI”又恰如現(xiàn)代企業(yè)“高層畫餅、中層傳聲、基層買單”的荒誕,年輕人為李善德淚目,實則在哭那個被層層加碼的KPI追著跑的自己。“00后整頓職場”的表象下,體現(xiàn)著他們對職場規(guī)則意識的認知與對平等對話的追求。
企業(yè)管理規(guī)定不應是“鋼筋水泥”,而是有孔洞的呼吸膜。
尊重員工的基本權利,為員工的個人發(fā)展提供支持和機會。小米公司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和KPI考核,每一位員工都是平等的,員工可自由選擇薪酬結構和激勵方式。微軟推行結果導向制——只要完成任務,午睡三小時還是沖浪兩小時都不是問題。
激發(fā)而非控制,賦能而非馴化。海底撈把服務員培訓成“美食體驗設計師”,尊重其服務創(chuàng)新的自主權;6月11日,胖東來創(chuàng)始人于東來在其抖音賬號宣布:今年胖東來八千多名員工稅后平均月收入九千元左右;凈利潤估計十五億元左右,平均員工每人分配十萬元左右……在提高薪酬待遇的同時,于東來表示,未來胖東來的工作時間每周不會超過三十六個小時,年休假不會低于四十天……當員工從“KPI囚徒”變成價值共創(chuàng)者,企業(yè)與員工共同破除內卷困境,互相成就,邁向更廣闊的藍海。